西普洞察|处方药零售行业趋势洞察
来源 | 第一药店财智(ID:yaodiancaizhi)
2020年全球疫情冲击医药行业,加剧医药市场的格局变化。2021年,全终端将呈现恢复性增长,零售药店、院内自费药房、电商B2C在2020年收获疫情红利的基础上进一步引领渠道增长。
受到医保控费、药占比、带量采购等政策的综合影响下,处方药在零售药店的占比持续提高,且增速高于OTC。肿瘤治疗药及免疫调节剂引领零售终端全药品增长,对药店专业化经营提出更高的要求。
站在专业化、数字化转型的风口,药店专业化转型进入实质探索阶段,围绕患者进行全病程的管理,对不同的疾病类型和年龄段的患者,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药品和专业的服务,头部外资如阿斯利康、罗氏已经走在了前列。
1
处方药零售驱动市场上行
中康CMH数据显示,2021年上半年处方药和OTC均实现快速增长,增速分别为18%、15%。在处方外流持续加速的背景下,零售处方药占比持续提升,2021年上半年达到57%。
处方药在零售市场保持快速增长,新特药、专利药享有价格红利,成为市场上行的重要驱动因素。
从专业经营层面,2020年中国DTP市场销售规模达445亿元,占整体药品零售终端的12.6%。包含DTP专业药店及有DTP专柜的药店门店数量及总体销售规模均持续双位数快速增长。此外,国内外相关协会、企业均在积极推进药店的专业化发展。
在零售渠道,肿瘤治疗药及免疫调节剂、心脑血管疾病、高血压用药等专业指导用药及慢病用药引领零售终端全药品增长。另一方面,中国零售市场专利药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全药品增速,2021年Q1专利药环比增长46%,而全药品增速环比仅为12%。尽管如此,国内专利药仅9.3%的市占率仍远低于国外70%+的水平。
2
零售药店专业化是大势所趋
回顾过去三年,在国家政策引导下,零售药店专业化是行业发展大势所趋。
2021年5月发布国家医保谈判药品“双通道”政策,将创新药纳入,更是对药店专业运作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。地方医保局对各地“双通道”药店作了明确要求,如:医保定点资质超2年、类似品种经营经验2年以上;在岗执业药师人数2人以上;具有冷链存储等配套设备;具备电子处方流转平台、医保信息系统;经营面积100平方以上;具有与双通道药品一级代理商或厂家的供应合同等……
患者对专业化药房也有需求痛点。在寻医问药途径多元化的今天,购药者的选择不再是两点一线。面对零售药店的优势与劣势,绝大多数购药者都提出了反感“唯利推销、药品价格高、用药指导不专业”三大痛点。
面对上述情况,患者期待买到好药,尤其重症患者,专业药品的可及度是未来专业性竞争的基础。另外,做好日常疾病诊疗和指导服务,也是药店从同质化竞争中获得比较优势的重要路径。
随着处方药市场进一步细分,不同人群对于药品选择和专业服务的需求不尽相同,例如,在常见疾病领域,不同年龄段的患者的场景、诉求、观念存在差异。即使同样药品类型,不同年龄段的诉求也不一样:以高血压为例,中老年人更倾向选择疗效好、实惠、专业推荐,而年轻人群注重品质、对价格敏感度较低。
值得注意的是,对于年轻患者而言,其更多兼顾家庭购药的角色,并且更容易接受新事物,理性看待合理推荐。零售药店要抓住年轻客户,也需要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。
3
DTP 3.0:产品为王
站在专业化、数字化转型的风口,研究细分购药人群的需求、场景、基于需求和领域的不同,围绕着不同的疾病类型和年龄段的患者,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产品组合和专业服务,成为处方药零售服务的核心。
在品质、品牌、专业服务驱动的新时代,药店和头部工业共同努力让患者便捷、专业、全程得到安全性、有效性高的品质药品和服务。
在“产品为王”的时代,药店与头部工业将构建以人为本的零售新生态格局,即以患者为中心,建立健康管理的服务模式。在新的人货场中,药品销售不是环节的结束,而是服务的起点。